3)第一一四章 怀才遭忌_春游曲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后来就发生了杨玄感叛乱,如今辽东战事或许已停战。”

  杨文干认为,杨广不会停下辽东战事,

  “近几年各地变乱四起,许多地方聚众闹事的多达数万人。”

  “在此情况下,皇帝仍于年初,下诏再征辽东。”

  “他岂会因为多了一个杨玄感,而放弃征辽?”

  李世民则与杨文干的看法不同,他认为

  “近几年,各地聚众变乱,多在离长安、洛阳遥远之地。”

  “所行多是打家劫舍,很少有贼攻城掠地。”

  “他们其实只是为求活路造反的草寇,成不了大事。”

  “而杨玄感不同,他与朝中重臣多有联络,起兵之处又在皇权心腹之地。”

  “一旦攻下东西两京,众臣家眷皆在此处,辽东随驾征辽之人几有可能哗变。”

  “因此说,各地变乱是疥癣之疾,杨玄感举兵是心腹之患。”

  “皇帝必停辽东战事,回兵来救东西二京。”

  王珪看着只有十几岁的李世民侃侃而谈,心中不禁暗暗称奇。

  他以前也曾李建成等人谈过辽东战事。

  李建成等人的见解,都没有李世民认识如此深刻。

  他注视着李世民,见李世民坐在那里庄重沉稳,见解精辟。

  这哪里像一个未成年的孩子?

  王珪在心中暗自将他与李建成比较。

  李建成看上去更忠厚老成一些,面相中透着和善和宽容。

  李世民看上去则显得英武睿智,沉稳刚毅。

  经过一番比较,王珪心中不由产生出一丝忧虑。

  他在想,这个李世民将来会否威胁到李建成的地位。

  但转念又一想,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李世民毕竟比李建成小太多,既使再过十年,他也才二十四五岁。

  到那时李建成已经是羽翼丰满,李世民基本上没有挑战李建成的可能。

  王珪想再观察一下李世民,他夸赞李世民,

  “二郎君真是见解非凡,对局势的推理分析有理有据,合情合理。”

  李世民自谦道:“先生谬赞,哪里说得上见解非凡,世民只是据实推测而已。”

  王珪趁势问李世民,

  “二郎君觉得,这次杨玄感举兵叛乱是胜是败?”

  李世民没有想到王珪是在试探他。

  他没有丝毫戒心,在心中想了一想,继续分析,

  “杨玄感在中原起兵,无险可守,没有牢固的根基。”

  “起兵之后,本当不可恋战,应趁长安空虚,直取皇都,守函谷,据潼关。”

  “而今却兵围洛阳,面对坚城,自己无险可据。”

  “一旦朝廷援军到来,这此新集结的乌合之众,必将倾刻瓦解。”

  他最后补充,“只要皇帝暂歇辽东之战,回兵救援,杨玄感必败。”

  听完李世民对杨玄感举兵的分析,王珪再不敢小看李世民。

  他已深深感觉到,将来李世民对李建成,必是巨大的威胁。

  王珪年轻时,受他叔父王頍的影响很大。

  王頍曾经扶佐故太子杨勇。

  杨勇被废后,王頍又被汉王杨谅重用,作为咨议参军,参与谋反,兵败后自杀。

  王珪因为王頍的缘故受到牵连,不得不四处逃亡。

  因此,他对杨广和杨玄感的父亲杨素是深恶痛绝。

  王珪认为,隋朝只所以走到今天,隋文帝杨坚废长立幼,是一切致乱的根源。

  现在,他看到李世民才华横溢,英武不俗。

  王珪不由担心,李家将来会不会走上同样的路。

  假如李渊不去争天下还好些,李世民可以凭自己的能力,开创自己的事业。

  假如李渊取得了天下,就要选一个儿子作为储君。

  到了那时,李世民必是李建成的有力竞争对手。

  王珪心中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轻摇羽扇,笑看着李世民,

  “二郎君才智非比常人,所谈见解就如同登高望远,一切尽收眼底。”

  “真是英才难得,将来必将成为你父兄,开创基业的左膀右臂。”

  王珪此话,看着是在夸李世民。

  实际上,他别有用心。

  请收藏:https://m.hb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