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六十三章 孝廉_三国之我是袁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廉和招贤令的政策。

  国家遇到危机的时候,就可以多出一些时政的问题。举出来一群能吏,来治理国家、发展国力。

  而等到国家强大的时候,就可以出一些诗词歌赋、四书五经之类的,举出来一些思想正确的无能之辈,稳定国家。

  毕竟在交通、交流不便的古代,要想管理一个偏远的地方,派一个思想正确、能力不足的一把手是最稳妥的。

  思想正确保证他不会轻易的反叛和作乱。而能力不足,则保证他就是反叛了也不会造成多大的威胁。

  这也算是某种意义上的愚民政策。明清两朝不就最擅长这一招嘛!用八股取士来愚官,培养出一群忠心的奴仆来巩固皇权。丝毫不在乎这束缚了士子们的思想,而且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仔细想想,让一群只懂得应试做题、攻读经书的腐儒来管理地方合适吗?就是他做题做得再好,也只能证明他看经书看得不错,根本看不出实际的执政能力。

  所以说不要认为科举就真的那么光鲜亮丽。除了打破了世家的垄断,从本质上来说,他就是把举孝廉和招贤令结合起来,然后蒙上了一层更加好看的外皮罢了。

  真正能够做到唯才是举的还真不多。到后来甚至出现了科举的细分。

  比如说清朝,满人和汉人分开来进行科举,百姓和官员分开来进行科举等。

  为什么?因为满人比看书比不过汉人,官员们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够有更大的机会。

  察举制和科举制本质上都是为了稳固统治,猫腻都不少。不过后者有利于统治者和寒门子弟,也更加成熟而已。

  儒家为什么能够成为影响中国上千年的正统思想?就是因为包容万物。诸子百家你都能包容起来。科举和儒家差不多,也很好的实现了这一点。

  表面上看起来是唯才是举,多么高大上、名正言顺,实际上选什么人还不是跟着皇帝的心思走?

  就跟儒家是一个道理。太平盛世就宣扬孝义,国家危难就儒表法里。

  中国古代统治者一直认为适合汉人生存的地方就只有这么大。

  北方是草原,东方是大海,西方多戈壁,南方烟瘴之地。

  就算知道在更加遥远的西方也有不少强大的国家和适合生活的环境,那又如何?太远了啊!

  汉天子根本管理不了这么大的地盘,又不愿意将这些地方封给其他人,以免引起像周朝后期那种主弱仆强的情况。

  在汉天子看来,将这些地方打下来,分封出去也没什么用。毕竟没有什么能够威胁到大汉的,有威胁的都被搞死了。

  像北匈奴,跳了一阵子,结果呢?被大汉一路追到了欧洲。就是这样仓皇逃窜、元气大伤的北匈奴,顺手还击败了罗马帝国。

  你让汉天子如何能够不自信?天下无可战之国!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要是将这些

  请收藏:https://m.hb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