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425章 洞悉考场_大明伪君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届乡试佳文自然便是极多。

  要知道,这些经典的题目少有人是没有做过的,有些人甚至还能默背下许多历年佳文。

  因此在众多上佳的试卷之中,就需要一道有分量的题目来衡量考生的水平高低。

  故而便有了这第三道难到飞起的题目。

  果然是条条蛇咬人,这些出题的老学究们,也有一颗报复社会的心啊!

  想清楚了这道题目的作用,方唐镜心中一动,挥毫写下:

  “其臭如鲍鱼之肆,圣人乃食不厌精。已知其臭如兰,圣人乃脍不厌细。”

  表面上看,这是在讽刺圣人,看到的人怕都会大怒。

  但略一想,就明白这是反语。

  为什么如此臭不可闻,圣人反而津津有味不亦悦乎?

  方唐镜自有道理。

  臭,在特定的情况下解释为“嗅觉”,并非指臭味。

  在方唐镜的破题里,第一个臭,是指真臭,但圣人也是不怕吃的,还生怕不够精。

  第二个臭,却是真香,所以圣人更是不怕吃,还嫌不够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在圣人眼里,兼容并蓄,有教无类,“道无所不在,在蝼蚁,在稊稗,在屎溺……”

  只要是道,其实无所谓香臭……

  雅言是道,叶公问子路于孔子也是求道,道,无所不在。

  这类搭截题,考的不仅仅是士子的功底,更多的是天马行空的思想和随机应变的反应,以及对于四书五经的理解和活学活用的能力,首重意境其次才是重文采。

  通过对三道试题的了解,方唐镜已经有了自己的心得。

  以往正常的乡试,六七千考生,首场便是六七千卷子,算起来便是两万的时文之多。

  易位而处,就算自己是考官,也不可能有耐性一题一题看完。

  因而大多数考官都是着重看第一题,这就是重首场,重首题。

  第一题写不好的,直接完犊子,后面就算写得试卷长出花来也是无用。

  但这次很不一样,考官不是官方体制内的,所以出题的风格也不同,评卷的风格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根据老师李秉传授的考场兵法,把试题放大到整个前后两次乡试的大层面上去看,方唐镜洞悉了这次乡试的不同之处。

  方唐镜已经看出,这次应该是首题和第三题并重的局面。

  有人说科举能不能中,实是时也命也,相当看命的事。

  可什么是命?

  在方唐镜的理解里,命运这个东西,其实就是大势。

  个人的命运,其实是大势里的一份子!

  时势造英雄,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比如现在,方唐镜就看清了这次乡试的大势!

  心头大定。

  请收藏:https://m.hb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