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124章 假作真时_大明伪君子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队的心思,都是本府府学治下,他这个父母官肯定是要拉偏架的。

  “也罢!在下才疏学浅,就写个对联,聊作抛砖引玉罢了。”方唐镜自嘲地摇摇头。

  这时候梦之队里细心的钟老大看出,方唐镜的手都在微微发抖,心中对自己的这个决策信心更盛,三下五除二就主动将书桌和文房四宝摆好。

  梦之队诸人相视一笑,他们自然是知道方唐镜才学极佳的,但肚子里有墨水不等于就能全部展现出来,一篇文章的好坏与作者的心境和所处的环境及临场的发挥有很大关系。

  方唐镜此时可谓四面楚歌,全民公敌,在这等状况下心情还能好得起来?除非他是白痴!

  最重要的是,他还面临着乱党头目的指控,全力洗刷嫌疑还来不及,哪里可能将心思全放在文会上?

  天时地利人和全都在自己一方,方唐镜拿什么与咱们为敌!

  不存在的!

  这从方唐镜只选择最短小的对联就可以看出,他已信心不足,只能用如此短小的体裁来掩饰自己心中的焦虑了。

  方唐镜手执狼毫,久久不语!

  众人心中甚至产生了一丝痛打落水狗,胜之不武的怜悯。

  就在众人将要不耐烦的时候,方唐镜动了,片刻便一挥而就,掷笔于案。

  “献丑了,献丑了,还请各位呆会手下留情则个……”

  梦之队顿时就鄙夷了,才开始就告饶了?

  不过,倒也不能不留一两分情面,不然让人认为咱们太绝情就不好了。

  读书人何必太过为难读书人……

  然后……

  梦之队的六人就……怔住了……怎么可以这样!!

  都写了些什么?外面围观的人抓心挠肺一般,竭力伸长了脖子想要看看上面写了什么。

  奈何书桌被梦之队的六人团团围住,不要说外围百姓看不到,便是三位上官也看不到。

  说也怪,六人定定站在那里,似乎集体中了定身法一般。

  没有动作,没有表情,怔怔保持着定定的样子。

  直到陆掌柜和莫师爷不耐烦地挤了进去,顿时,他两人也怔在了当场。

  不过他两人挤进去的动作倒是成功地让梦之队的人醒了过来。

  六人脸色胀红……我…去!

  这…方唐镜写的…要了老命了……这让后边的人还怎么接……

  这让他们顿时想起一段关于李白登临黄鹤楼时的传说。

  相传李白登临黄鹤楼之后,举目四顾,风光之美令其诗兴大发,便要题诗一首,突然发现了崔颍的一首七律: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于是李白喟然长叹,掷笔于地,留下“眼前美景道不得,崔颢有诗在上头。”的传说。

  梦之队此时也面临相似的情形。

  他们绝对不会承认自己不如方唐镜的,此非战之罪也!

  不是自己不行,而是方唐镜写的太过入情入景,将此时的场景写到了尽。

  已经将可以写的全部写尽,你让别人还写什么!

  自己可不是比李太白还要冤吗?

  简直就是窦娥好不好?

  都要六月飞雪了!

  只不过他们忘记了,上面那个关于李白故事的真实成份有多少,实令人难以信服。

  李白当然写过黄鹤楼有渊源的诗,比如: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七绝诗一扫离别之愁,而是以黄鹤楼的美景来表达他对孟浩然的美好祝愿,字字珠矶,不在崔颢的《黄鹤楼》之下。

  总之两首诗都很牛叉就是了。

  可惜,梦之队并无诗仙的功力,因而也写不出与方唐镜相抗的文字来。

  六人你看我,我看你,莫不看到了对方眼里的沮丧。

  六声长长的叹息同时响起,整齐如一。

  六人终究还是谦谦君子,还没有被社会这个大染缸改变多少,齐齐抱拳道:

  “方君此联,无人可应和矣!”

  方唐镜只写了短短十四个字,就让意气飞扬的“梦之队”低下了高昂的头颅,平辈而视。

  这十四个字是: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请收藏:https://m.hb99.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